<aside> <img src="/icons/megaphone_blue.svg" alt="/icons/megaphone_blue.svg" width="40px" />

【2025.07】1.5版本(XHS未发布),更新了一些内容

【2025.04】1.0版本发布

</aside>

简要介绍

楼主之前以介绍信用卡为主,关于点数用法及估值都是一笔带过。宣传中点数能用出“高价值”,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?你是赚了还是被银行反薅了?

物有所值还是创造需求?

在推荐完信用卡之后,楼主又反思了一下所谓的点数。仿佛在各大资本的推崇和他人的口口相传下,不转点就是亏,然而真的是这样吗?

事情的起因是有人分享了他把UR点数全部兑现,然后底下就有人评论,“你也是人才”等明显带有讽刺意味的评论。也有人保持相对清醒的头脑,"以为自己节省了一大笔钱,实际上只是被信用卡公司制造了原本不存在的消费。”

这就很值得反思了,点数到底给你了所谓的"低成本高服务”,还是真的被"创造了需求”?

如果你真的无动于衷,做到了绝对理智,那说实话也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。Hyatt点数是值钱,但你平时就住汽车旅馆或Airbnb;商务舱是能换出高价值,但是你从来只坐经济舱...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用上这些所谓的“高价值”兑换途径,也有一些人觉得"现金为王”。点数,改变了你的生活方式了吗?

你还记得是什么原因入坑点数的吗?有一个评论写的很好,“新手一般不会问点数价值是多少,而是关心点数如何‘最大化’。大多数‘新手’都是听说玩信用卡能薅羊毛才来的,你跟他说MR是0.6cpp现金人家根本听不进去,然后跑去问别人怎么换头等舱,新手要是能理性就没这么多问题了”。

这个人是不是你?你的心态被银行拿捏的死死的。

点数价值对每个人都不同,你忽悠别人MR有超过1cpp的价值就是你的不对了”。在宣传点数价值时,银行不会对点数上限价值进行宣传,而是保底价值。

所以,基于以上情况楼主写了一篇2025年各大银行点数系统的详细介绍和深度反思,你真的赚了吗?

前言

但你还是一个信用卡新手时,你并不会太在乎返现结构,你的第一张卡可能大概率取决于你的家人,朋友或亲戚。为什么?因为这些所谓和你在现实生活中比较亲近的人,"现身说法”,在他们的推荐下,你就这样草率的入坑了。

慢慢的,你对信用卡有了研究,也开始追求返现奖励了。作为仅有几个月信用记录的你,你蠢蠢欲动,在网上看了攻略之后就找了一张“自认为”最符合自己消费结构的卡申请了。

然后,你对信用卡的研究越来越深,看过的文章越来越多,经验越来越丰富。这时,你开始研究所谓的点数,希望能从中获得更多。难道你不是被所谓的“高价值”的宣传而入坑的吗?而问题是,你真的赚了吗?